【政治日新 学术讲座】记苏志宏教授“马克思主义中间阶级理论及其当代转型”讲座

政治学院研究生会 发布者:gaoyang日期:2014-04-06 00:00  点击数:

(赵素慧 报道 摄影)2014年4月3日下午2点15分,政治学院学术讲座之“马克思主义中间阶级理论及其当代转型”在我校犀浦校区X4320举行,政治学院苏志宏教授作为主讲人,引领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公民认同问题进行思考,政治学院的师生们参与了本次讲座。

苏志宏教授学术功底深厚,研究领域较广,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时还兼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他不仅是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点学术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带头人,还是“文艺学”硕士学位点学术带头人。

苏志宏教授的开头一问——“什么是中间阶级”把师生们引入思考的同时,也拉开了此次讲座的序幕。苏教授指出,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他的在《政治学》中说道:“在任何国家中,总有三种成分:一个阶级十分富有,另一个十分贫穷,第三个则居于中间。”因此,亚里士多德是中间阶级理论的鼻祖。而马克思是现代中间阶级理论的奠基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生产要素的“管理”与“科技”进入生产过程,“新”中间阶级逐渐崛起,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进入橄榄型的后工业社会。而在我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间阶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艰辛的探索过程。

历史是现代的借鉴,苏志宏教授把大家从历史的回顾中带回到现实,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间阶级”理论在中国的当代转型问题。他认为,由于特殊原因,新中国曾经经历了一个“无中间阶级”的历史阶段。然而2001年出现了转折,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中等收入群体”提法屡屡出现,其实就是我国的中间阶级。苏教授指出,在经济体制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性、变动性、选择性急剧增大的当下,新中间阶级尤其是边缘中间阶级能否凭自身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白领,是关系着人们是否认同这个国家、这个制度的关键。因此,解决好民生问题,维护公平正义,是今后改革的重点,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最后,苏教授表达了对师生们的深切厚望。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